高考派 首页 励志高考 高考励志故事 查看内容

李响:险与《职来职往》擦肩而过——摘自《响聊聊职场》

高考励志故事 发布于 2023-2-22 15:20

李响:险与《职来职往》擦肩而过——摘自《响聊聊职场》  体育主播求职记  第一个面试的机会是去江苏,江苏有线台专门叫我过去,他们看了我们班的毕业录像,觉得我挺不错的,说你考虑一下吧,我们这儿有编制,过
李响:险与《职来职往》擦肩而过——摘自《响聊聊职场》
  体育主播求职记
  第一个面试的机会是去江苏,江苏有线台专门叫我过去,他们看了我们班的毕业录像,觉得我挺不错的,说你考虑一下吧,我们这儿有编制,过几年可能会分房子。我觉得江苏的体育节目应该做得挺好,又有甲A球队,又有CBA球队。人家说对,不过现在体育部人满了,不招人,让我做综艺节目,我就走了。
  后来回山东台实习,山东有线台体育频道,不过只能每天做做配音,出不了图像,因为山东台所有的体育节目,声音都得是央视范儿。那两三个月我一直觉得特别不开心。
  这个时候,湖南有一个频道打过来电话,是湖南文体频道,说我们看了你的资料,觉得你挺不错的,听说你一心想干体育,你过来试试吧。2000年3月30日我来到了长沙,台里专门派了一辆小车接我,在一个酒店开了一间房让我住,晚上还招呼我吃饭,吃得挺好。
  3月31日,带我到台里参观,从团队到制作人、到副总、到总监都见了一遍,总监叫张华立,就是现在湖南卫视的台长。下午安排我化妆试镜,播了一段体育新闻,解说了一段球。说那你明天早点来吧,熟悉熟悉环境。我想熟悉环境,可能是跟山东台一样坐着,看看报纸,需要配音配个音,大部分时间是看着别人工作。
  第二天也配了音,但不到5点钟的时候,通知我化妆准备上直播。我就这样上直播了,那天是4月1日,我的电视生涯,居然是从愚人节开始的。我们直播的时间是晚上7点半,7点钟我刚化完妆回到办公室等着,领导突然说,你这个名字有点问题(我以前的名字叫李心),这个名字不响亮。总制作人是一个女的,我们都叫她肖姐,她让大家都给我想名字,每人想三个,好嘛,我20岁突然得重新起名字?
  各种各样奇怪的名字都有,都不满意。后来我说,叫李响可以吗?我在大学里演过一个话剧,我演男主角,那男主角的名字叫李响,是一个特反传统的黑色幽默话剧,所以男主角才用“理想”的谐音。他们说这个好,从那年的愚人节开始,中国多了一个主持人,叫李响。
  我们那个体育组,只有十来个人,制作人要求特别严格,骂人骂得可以毫不留情,除了对女同事,女生错了就数落两句,男生做不好的话就往死里骂。这也是为什么,现在我做节目时,对女生格外照顾,对男生就相对公平,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。
  但是节目组里的感情特好,吃饭都在一块吃,中午吃完饭的保留节目,就是所有人都换上鞋,男生去踢球,女生在旁边晒太阳。踢一小时球,回来洗把脸,接着干活。
  甭管领导怎么骂,我们都不觉得那是一种羞辱,就觉得那是一种提点方式,你要是个废柴人家骂都懒得骂你,慢慢就习惯了。各位现在或许无法想象,一个新入职的人会被骂成那样,“你上没上过学啊”、“猪脑子吧你”就这种。但是领导对我们的生活特别关照,有时候我们直播到十一二点,又是一堆人,导播、编辑,那时候租房子都租在差不多的地方,一堆人一起去吃夜宵,炒几个菜,每人一份蛋炒饭,永远在一块,那种感觉特别好。
  那个时候全组形成了一个很自然的习惯,分发写稿任务,不管是编辑还是主持人,这对我是个很好的锻炼。早上来了以后,不是闲着没事儿嘛,给你几篇稿子翻译翻译。制作人问我英文行吗,我说还凑合,就让写两篇试试。美联社传来的英文体育新闻,是昨天晚上的赛事,我都看过比赛,写出来改了几处就发了,以后我就自然而然地写起了稿。
  后来他们说你能去采访吗?反正我也没事儿,中午前就写完稿了,下午5点以后才开始配音,我就说能。出去采访,只带个摄像师出去,摄像只管拍。在回去的路上就要想好腹稿,这条新闻要哪些镜头,回办公室就写稿,审稿通过了再去配音,自己学着在编辑机上组接画面。
  我的本职工作是主持人,同时还做了兼职的编辑、记者。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,我跟一个同事,用15天走访了8位湖南籍奥运选手的家。熊倪、刘璇、李小鹏、杨云、凌洁、乐茂盛、杨霞、龚智超,8个人的家,分布在湖南省的6个城市,我们差不多围着湖南省的行政地区图走了一圈,我要出图像、采访、写稿,回到长沙后,熬了几个通宵,编辑出了8期纪录片,每位奥运湘军夺牌后,我们这边就立即播放了他的那条片子。看着自己做的纪录片在奏完国歌、升完国旗后,被立即播出,甭提有多开心了。
  这些事,没有任何人说你必须得做,不做也不会被扣工资,做了之后也没人多给一分钱。但是这些做电视的功夫全都学到手了,站在台上主持,脑子里住着的是一个编导,带着编导的思维做主持人,节目一定好看。而且,领导也会看在眼里,会认为这个人很好学,又主持、又采访,还做后期编辑,是个有心人,获得的机会自然也多。
  这种日子过了两年多,我现在所有的对电视的判断、敏感、积累,很多要归功于那个时候的锻炼。
  那两年多,有五六百天都是被骂的,那就是种团队文化,骂你不是羞辱你,是为了让你记住,下次别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,被骂了两年多,最后感情好得像是一家人。  到了2002年,湖南已经没有三大球的职业队了,这对于地方台的体育频道是毁灭性的打击。北京体育频道做得好,是因为北京本身的行政位置、经济实力、城市形象,促进了当地球队的建设,球市火了,体育电视媒体自然有得做,上海、广东、辽宁都是如此。而在湖南做体育节目,越来越不挣钱,还得花大钱买外面的资源,所以体育节目平台,慢慢变成入不敷出的状态,改革的大刀劈了下来。
  这一刀,劈断了我的体育梦。
  我跟《职来职往》的阴差阳错
  可能观众朋友们不知道,我曾经离《职来职往》很近,却又差点没机会站到这个节目里。
  2009年秋天,我到北京出差,幸遇教育公司的副总杨金星,就是我刚到江苏卫视时,主持的《名师高徒》的节目制作人,现在《职来职往》的制作人,还有一个制片主任,跟我约在金融街的一个小咖啡馆,告诉我江苏卫视跟中国教育一频道准备合作,做一档新节目。想用《非诚勿扰》的模式,当时《非诚勿扰》已经开始做三四个月了,收视特别好。但我们不做成交友的,我们做成找工作的,大家就开始讨论。
  那天我们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,在一块聊,一直聊到一两点钟人家打烊,外面雨一直不停地在下,我们聊了特别多。现场应该有多少盏灯?灯后面站着的是哪些类型的企业?该站着还是坐着?我们觉得求职者站着,企业高管也该站着,这是对人的一种起码的尊重。
  应不应该有一个人独立在企业之外点评?是叫老师?还是起个洋气的称谓MR.JOB?应该是男士还是女士?
  聊到了好多的事儿,策划了特别多的文案。
  那次聊天之后我就回南京了,节目筹划组经常发给我最新的开会记录、策划文档,我也会回复自己的意见。过了两个月,这节目要录样片,在南京录,就用《非诚勿扰》的棚,因为这样的话会节省一些开支。
  我知道他们要来录了,可是没有人通知我录,这是怎么回事?原来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做一档《欢喜冤家》的新节目,领导怕我分散精力,两头都顾不好,就让其他同事录制。我觉得没什么,不过心里还是有一点儿小失落。毕竟我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,前期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,一起策划、思考。但我很理解工作的安排,做好一档节目就已经不容易了,也就没再多想,希望可以在《欢喜冤家》尽心尽力。   《职来职往》样片顺利通过了,主持人是我的好友,《武林外传》里可爱的秀才俞恩泰,秀才是博士,知识面广,又温文尔雅,我觉得他主持这档节目特别搭调。
  可是秀才本职工作还是演员,大部分时间要在剧组,电视台的常规录制又很耗时间,而且这档节目格外特殊,不能按照主持人的时间来定,因为有这么多的达人,秀才就只能遗憾地告别了《职来职往》。
  当时在南京的我,完全不知道,和《职来职往》再续前缘的时刻越来越近了。
  我那天正在南京参加表妹的婚礼,席间接到了一个电话,杨总打来的。电话那头说,《职来职往》开始录了,录了两期还没播,你要不要来录第三期?
  我嘴里说好,这是工作需要,服从组织安排,心里有些惊讶,继而有些欣喜,终于可以主持这档操心了几个月的节目了。
  第二天我就去了北京,马上进入节目组。导演给我准备了之前录过的两期节目,想让我看看熟悉熟悉节目规则。看完之后,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想了很久,这是一档完全不同于我以往节目类型的新节目,我该怎么设定我的位置和表达?半路接手的我可以做多久呢?
  车到目的地,我也想明白了,反正我是接手救火队员,首先,别把节目代入以往我给别人的印象里去。而且,这是我们一起想了很久的东西,我就大胆地把自己当成来玩儿的,真实地对待每一个人,让大家开心,让虚伪走开,让节奏紧凑。当时我能想到的,只有这些。
  去一个个地熟悉每位达人,是必须要做的功课。50多页的A4纸,厚厚的一沓,详细地介绍每家企业的情况、每位企业高管的背景。
  这哥们儿挺帅的,跟高仓健似的,还是董事长?资料上说他是北京奥组委的顾问,我说天哪,这人怎么都能被我们请来?名字有点儿土,叫石头。
  郑艳,这大姐长得真像于丹啊!
  王思岩,怎么那么像佟大为?这节目是一档模仿秀吗?  尚涛,嚯,这帽子真有型!CCTV《幸运52》、《非常6+1》指定造型师!
  与其继续看这样第三手的资料,还不如去跟他们聊天。所以从第一天走进《职来职往》的录影棚,我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每天跟达人们泡在一起,他们真的都是非常好的人,和他们在一块儿,那种感情是用语言无法解释的,就是很亲,越来越亲。
  从第一天起,我就告诉自己,我不懂职场,我不懂HR。可以说我什么都不懂,但我懂主持,我懂怎么调动这些有内容的人,讲出他们的内容,他们的东西有价值,这档节目就是有价值的。观众不是看我,是看他们。现在现场有很多同学,边看录影边记笔记,我看了好感动,但我知道,那是因为达人老师们的金口玉言,会帮助年轻人更快成长。
  借用李静姐在乐峰网说的那句话:“你们信我,我信他们!”我只要能把达人们说话的欲望调动起来就成了,而且只要有序地进行排列、选择就成了。
  带着这种心态,我开始了《职来职往》的第一次录制。我录的第一期,江森海招走了一个艺术家,我在台上把推荐信撕了。那个孩子是个北漂,他是学艺术的,家里很穷,他是西北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。他没有羽绒服,冬天就一个羊皮袄。为了吃饭,他在工地上搬砖。但到了后半段,他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时,所有人都傻掉了,你突然发现他真的有艺术家的光芒,可是他别的什么都不会,就这哥们儿,连北京地铁都不会坐。
  最后灯都快灭完了,就留了一盏灯,是江森海。江森海说,我这儿也没办法给你提供一个全职工作,但是我欣赏你的艺术才华,我想让你以后跟我一起混,你画的东西我觉得好,我就印在T恤上,挣了钱就分。我觉得不好就告诉你不好,就不用,因为你懂艺术我懂市场。
  问他愿不愿意,他说愿意,然后江森海给了他推荐信。推荐信分上下两部分,上面是《职来职往》LOGO,下面写的是“推荐信”,我半路拿过来,从中间把它撕掉了,把推荐信三个字给扔掉了,只留了《职来职往》LOGO,我当时没有想,这个行为是不是出格,因为我不知道录完这期人家节目组还用不用我。
  我说,这是一次违规的招聘,他没有给你提供一份五险一金、各种保障的工作,可能只是一份承诺,既然不是工作,就跟推荐信这三个字无关。但是我希望,你记住“职来职往”这四个字,希望你记住这一封残缺的推荐信。因为他会永远告诉你,当所有人都认为你只能搬砖的时候,有这么一个小小的舞台,在这个舞台上,有人看到了你的艺术价值,在艺术这条路上,甭管以后你多孤独,请记得,你被肯定过。
  就这样,在让现场很多人被惊吓中,我完成了第一次《职来职往》的录制。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阅读 522· 评论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