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派 首页 励志高考 高考励志故事 查看内容

杨石头:永远在跟年龄角力——摘自《响聊聊职场》

高考励志故事 发布于 2023-2-22 15:20

   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,石头就知道,自己的生存是有问题的,因为他要面子,不愿意23岁了还跟家里要钱。家里每个月会把钱打给一个亲戚,但他基本上不去拿。大学第一天报到完他就出去了,干什么?去

   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,石头就知道,自己的生存是有问题的,因为他要面子,不愿意23岁了还跟家里要钱。家里每个月会把钱打给一个亲戚,但他基本上不去拿。大学第一天报到完他就出去了,干什么?去打工。借了辆自行车,到处找活干,什么活都干,只要能给钱。

    有个停车场,需要画个指示牌,他就去了。大热天的提着油漆桶,光着膀子跪在铁板上画,一个月能挣300元钱。于是,他得控制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,每天绝对不能超过10元钱,经常是早饭多吃俩馒头,晚饭再吃一顿,这样午饭就可以省下了。经过食堂看到别的同学,人家问吃过了吗?他只能打肿脸说吃过了,回到寝室逮到没人的时候,使劲儿喝白开水。这就是23岁的大一新生杨石头,比起班上的同学,年龄大,充满自卑感。

    因为要打工养活自己,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,为了不落下太多功课,石头就得琢磨怎么学能事半功倍,长久下来,他学会了一套记笔记、写心得的办法。老师上课讲过的,他只记重点,晚上翻着这些重点再对着书回忆,回忆老师讲这段时的思路,再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,跟写论文似的,每天写每天写,就更容易掌握。

    他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。他不像其他同学学习那么好、绘画基础那么好,就只能每天写心得,盯着那些个画写心得,因为他感觉,但凡手到的东西,都是心里理解的东西,每天写十几条心得,一个月就三四百条,知识点就开始积累,领悟力就越来越强。

    如果你看《职来职往》会发现,石头哥被拍到时,常常在低着头写写画画,那就是他在写一些脑子里突然有的语句,他说站在台上的很多时候,写的一些话,过了很久还是会触及自己,其实写的东西不只为说给选手听,更像是说给自己听。

    听他说到令我自己心里难受的时候,我就跟他打趣,也缓解缓解自己的情绪。我说这是因为他老了,人上了年纪总会记不住事儿,我姥爷以前就喜欢没事儿记记东西,挺好,保证石头哥老了也不会健忘,呵呵。

    他说真的是这样,他永远活在一个“老”的状态里,学画画比孩子们老,上大学比同学们老,老到这个年纪在任何单位,都应该是个有资历的人了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他进大学没多久,冒着被留校察看的风险,都要出去找工作,他要把耽误的时间给找回来。


    第二学期,他去一家广告公司求职,那时他已经算是有基础了,年纪大些也敢讲话,就顺利地入职了。他被派到企划部,做企划总监助理,月薪2000元,终于能好好地养活自己了。那会儿他还在上学,为了保住这个月薪2000元的饭碗,只能瞒着公司说自己念的是在职续本,是啊,他的年龄很符合这个谎言啊。这样,他就可以灵活安排上班时间,每周有三四个半天,是可以回学校学习的。

    在广告公司锻炼了半年多,他觉得自己应该也能试着做个小公司,还能经历更多的工作流程,就辞职了。从学校带上几个同学,一起开了个石头设计工作室,跑中关村什么的,求人家公司让他设计VI、包装盒,能做的就尽量做,每天到处找活儿。

    现在很多同学常说,我在学校也有些社会实践经验,我在学生会做过什么什么,在校团委组织过什么什么,其实那都不是真正的社会。学校里的任何社团,出了岔子,总还有学校顶着,不会面临多么有风险的市场考验。只有把自己丢出去,才能真正得到市场实操的经验。

    到了快毕业时,石头已经积累了信心,觉得自己未来找份工作,应该没有太大问题。他学的是装潢专业,当时面临两种选择:很火的装修行业和不太规范的广告行业。他想了想,觉得广告行业是可以把艺术和文学结合在一起的,自己要做个文化人,做广告至少能算半个文人,好,那就走广告这条路,而且,要去规范的大公司。

    他给几家大的广告公司都投了简历,其中有一家是奥美。奥美通知他可以去面试,他很兴奋,因为这是一家很牛的广告公司,圈内人都曾经把奥美视为航母级别的。

    他去面试,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局面。面试官跟他说,以他的水平,很难直接进入公司,但有一个叫BF的总经理要出去自己创业了,问他愿不愿意跟着去。他也明白,自己已经二十六七了,没有很高的学历,英语又差,进外企大公司恐怕也没什么好结果,那就跟有经验的人一起去创业吧,他就答应了。

    后来的事实证明,面试官没有判断错。石头是一个散漫的人,不懂得注意细节,公司第一次开会,每个人都会作会议记录,笔的位置、电脑电源的走线都有讲究,人家都有条不紊,他却一团乱。结果他就被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痛批一顿。会议结束后大家走了,他一个人还留在那儿,会议室黑着灯,同事回来看见问他怎么了,他说没事儿,自己想静静,其实是他觉得太丢人了。从此,他逼着自己,要改掉一些习惯,要按人家的规矩来。


    他把那次的经历,视为对自己的第一次磨炼,他把公司整体的生存发展,也当做自己迅速成长的同步历练,什么事儿都跟着做,什么事儿都愿意争取去尝试,去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。慢慢地,他还学着为公司着想,公司派他去上海,让他离开北京这个非常熟悉的环境,他也领命了。

    北京是个老北京,上海是个大上海,他在上海战斗了六七年。从客户总监,到后来中国区的副总,他说来到上海,自己其实是走了一条浓缩的路,在专业技术和全局思考这些方面发展,自己的工作血统才开始融入这个行业,这让他更清楚,培养一个良性的思维习惯特别重要。

    在上海打拼了一段时间之后,他开始思考,是否可以有一个新尝试。什么尝试呢?很多人去淘金,淘得着的就赚了,淘不着的就死了,可卖铁锹的都赚钱了,淘金的都得用铁锹嘛。他做的是客户总监,那是不是可以转身成为一个执行顾问?不属于任何公司,但任何公司需要他的时候,他都可以凭借多年在广告公司为客户服务的经验,做一个管理者和经营者一体化的角色,这样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很多。

    从2000年到2003年,他做了三年执行顾问,在这个过程中,他又有了新的提升,思考组织行为、研究如何迅速提升公司形象,这些都使他得到了新的收获,也为日后的智立方做企业品牌营销顾问开启了思路。

    石头因画画进入广告公司,因规范化的教育思考公司整体形象,因接触客户又开始思考品牌经营的方式,从而变成品牌营销的顾问。这个轨迹,对我们每个人,都是个很好的提醒。其实在工作中,我们不能只是一条线思考问题,一条线只能做好眼前事,在扎实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会思考。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,叫触类旁通,就是告诉我们,思考要像织网一样,由点及面,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。

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阅读 417· 评论 0